|
“黑豹”因它離世,安倍因它辭職:拿什么拯救你,我的腸道?近期,在消化中心門診,來約結腸鏡檢查的人突然多了起來。 與患者朋友們聊天,他們都談起近期因病情而受到關注的兩位名人:《黑豹》男演員查德威克·博斯曼和日本首相安倍。 而讓這二位產生關聯(lián)的,同是來自腸道的疾病。他們一位不幸因結腸癌去世,而另一位正深受結腸炎的折磨。 在這兩種病癥之間,其實存在很多共同點,同時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 結腸癌有什么危害? 用幾組數據給大家科普一下。 結直腸癌,也是中國五大癌癥之一,通常發(fā)現時已經是中晚期。數據顯示,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%。 但如果能夠早點篩查,病情會有轉機嗎? 如果早期發(fā)現結直腸癌,治療后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多少? 90%! 這相差懸殊的生存率差異,關鍵就在于“早發(fā)現”。 如何篩查結腸癌? 總的來說,結腸癌的篩查主要基于糞便、影像學及內鏡檢查三大類檢查。 《黑豹》男主角因癌離世,幾種方式幫您識破結腸癌 結直腸癌雖然可怕,但卻是為數不多的容易預防的癌癥。容易預防的根本原因是:發(fā)病機理明確,發(fā)展套路簡單。 大家對結腸息肉的演變比較熟悉了。但其實,結腸癌的發(fā)生,還有一條獨立的通路,那就是:潰瘍性結腸炎。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特點。 01 “趨炎附勢” 雖然20世紀,潰瘍性結腸炎在發(fā)展中國家的發(fā)生率很低,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(fā)展,它的患病率也在逐步升高。 02 “深藏不漏” 潰瘍性結腸炎,可比我們想象要嚴重的多。 雖說帶有“潰瘍”二字,但它與口腔潰瘍、胃潰瘍等不同,是一種腸道慢性復發(fā)性炎癥,歸屬于“炎癥性腸病”。 其病因至今依然不明確。可能與遺傳因素、腸道菌群、飲⻝習慣等有關。 該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,至今還無法治愈,被WHO列為世界性難治疾病。 03 “老少通吃” 在我國,這種病近年來也成為了都市人的“通病”。 它可以發(fā)生在任何年齡,患者年齡大多集中在20-49歲。但是,潰瘍性結腸炎也對一些特定人群“青睞有加”。 ○ 精神壓力過大的中⻘年人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(fā)病,與患者⻓期不良的精神以及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關系,所以中⻘年人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高發(fā)人群之一。 這些患者年齡大多集中在20到45歲左右,他們面臨工作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,經常性地處于焦慮、憂郁、抑郁等不良的情緒中。 如果沒有及時緩解,這些不良的情緒會給腸道健康造成影響,誘發(fā)潰瘍性結腸炎的發(fā)病。 ○ 慢性結腸病病史者 有慢性結腸病病史的患者,腸道以及消化道功能也比較脆弱。在受到一些致病菌影響時,也容易發(fā)生局部炎癥反應,誘發(fā)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發(fā)生。 因此,曾患過慢性結腸病病史的人士,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幾率要高于其他正常人群。 ○ 體質較弱的人群 體質過于虛弱的人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高發(fā)人群。 因為體質過差,自身的免疫功能會下降, 而潰瘍性結腸炎的發(fā)病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關系,如果免疫力不佳,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。 ○ 飲⻝不規(guī)律者 如果在生活中經常性的飲食不規(guī)律,例如,過多地吃一些高膽固醇、高糖類的食物,不僅不易消化,還容易加重消化道負擔,致使消化系統(tǒng)出現紊亂。 當消化系統(tǒng)紊亂時,腸道菌群很容易失調,潰瘍性結腸炎也會趁機發(fā)病。04 04 “老奸巨猾” 目前,潰瘍性結腸炎缺乏相應診斷標準。大多數患者起病緩慢,早期也沒有明顯的不適,不少患者確診時,往往病情已經比較嚴重。 05 “詭變多端” 長期潰瘍性結腸炎可能會發(fā)生癌變。 雖然在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后 8-10年,患者發(fā)生結腸或直腸癌的風險較低,但診斷10年之后,該風險每年穩(wěn)步增加0.5%-1%。 據估計,約1/6的炎癥性腸病患者死于腸癌。 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? 可謂再狡猾的兇手,作案也會留下證據。下面就來說說針對長期潰瘍性結腸炎的“破案”過程。 01 糞便檢查 在疾病活動期間,患者會出現粘液性的糞便,尤其是膿血便。 此外,鏡下檢查會發(fā)現大量的紅細胞以及膿細胞,疾病的病情變化和糞便檢查細菌的數量有直接的關系。近年來,和睦家醫(yī)院還開展了一項針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比較特異性的大便檢查:大便的鈣衛(wèi)蛋白。 這種方式無創(chuàng)、簡單而準確,它與腸道的炎癥存在密切的相關性,可以用于初步篩查和治療隨訪。 02 血液檢查 懷疑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,需要進行全血細胞計數、電解質、白蛋白,以及炎癥標志物ESR和C反應蛋白檢查,以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。 03 內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有非常特征性的內鏡表現。通常可以表現為腸道粘膜的增脆、易出血、糜爛、潰瘍、血管網消失、假息肉形成等。 因此,內鏡檢查結合內鏡下活檢,是診斷的金標準。 當然,有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內鏡檢查是非特異性的,消化科醫(yī)生還要結合臨床表現、血便化驗、腸鏡、病理等綜合情況,詳細地進行分析。 如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?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:氨基水楊酸類、皮質類固醇、免疫抑制劑、生物制劑等。 具體使用何種藥物,需要醫(yī)生根據患者的診斷類型、疾病嚴重程度、自身耐受性和依從性來進行分析和選擇。 |